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大学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思政铸魂、文化育人和实践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着力提高学校思政课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保障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和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持续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效。
构建思政课建设保障体系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党委书记张京泽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途径。
构建“三个全覆盖”思政课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校领导对所有思政课教师听课全覆盖,马克思主义学院领导对所有教师听课全覆盖,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对所在基层教学组织内所有教师听课全覆盖,切实保障了思政课课堂教学效果。
构建“双共建”思政课建设工作体系。校领导全员参与思政课教师教学设计和课堂指导,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协同开展思政教育研究,全面拓展思政课教师知识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作用。制定发布了《中央民族大学关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等相关文件。
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从“配齐”“建强”等关键词出发,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引进3位教师,在全校相关各学科公开择优选聘13名政治坚定、专业素质过硬的干部教师转为专职思政课教师,同时还选聘33名高水平兼职思政课教师。
构建特色鲜明的思政课程体系
学校在五大传统思政课建设基础上,新增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精心打造“1”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特色思政课程作为全校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建设“中国辽阔疆域”“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精神”等“4”门“四个共同”系列慕课作为大一新生入学教育必修课程。
形成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高水平特色教材体系
在名誉校长费孝通先生《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础上,学校先后完成了《民族学导论》《中国民族理论与政策》等一批高水平教材,承担了国家“十四五”重点文化工程《(新编)中国通史(中华民族史)》卷、《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和“马工程”教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民族高校统编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编撰任务,自编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专题》讲义,《分论—民族宗教》入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及各学科重要论述摘编入选名单,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色教材体系。
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改革
学校高度重视思政课建设,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专项,近五年来获得省部级思政类项目13项、成果3项,形成学校思政课、课程思政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着力改革思政课教学内容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理论与实践成果融入五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体系,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设一整套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事迹教学案例库。
坚持分类教学为原则,全面推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实施“部长进课堂”“书记校长进课堂”“名师名家进课堂”“先进模范进课堂”“全校同上一堂课”“学生线下线上同学习”等多种思政课教学方式,引入“雨课堂”“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让思政课堂活起来、强起来。
全面加强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的无缝衔接,先后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贵州、广西、四川、广东、北京市西城区等地建立10个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实施与30个民族自治州结对共建,定期组织师生赴基地开展调查研究,以支教、社会调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社会实践等形式,使学生深入民族地区持续开展社会实践,年均参与学生数将近本科生总人数的40%。
以改革促创新,不断提高全校本硕博思政课程吸引力,提升学生将思政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的能力。坚持改革与创新同步的原则,不断调整优化教学形式,凸显民大特色,努力打造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民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