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英国大学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但表现却算不上优异。
英国《卫报》14日援引最新调查数据称,在英求学的中国留学生本科毕业时获得高等级学位的比率相对较低。
学术表现并不突出
虽然进入英国大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数量庞大,但是新的研究表明,他们的学术表现并不突出。
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HESA)发布的最新数据,英国大学中,大约68%的学生本科毕业时获得了一等级或者二等一级的学位,非欧盟国家学生获得一等或二等一级学位的比例为52%,但在中国留学生中,该比率只有42%。
在英国大学本科教育中,英国的学士学位分为三等四级——一等,二等一级,二等二级以及三等。一等成绩通常是大学颁发学位的最高成绩,二等一级成绩仅次于一等成绩是第二高成绩,一般而言,申请好的大学的研究生或者进入英国当地的企业,都需要二等一级以上的成绩。
对于只有42%的中国留学生取得一等级或者二等一级的学位,英国《卫报》称,这似乎与人们通常所知道的勤奋、表现优异的中国学生形象不符。
“都是这样的说法——几乎像宣传——总是说中国学生多么棒,所以当他们来到英国时,你会期待他们表现出色。”英国巴斯斯巴大学的高级讲师王志奇(音译)如此表示。
没适应英大学学习方法
为何在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难获高等级学位?为了搞清这个问题,王志奇和另一名学者决定比较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和英国本国本科生每一学年的表现。
他们选定了2008年入学的审计和金融专业的100位大一英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并且对他们的平均成绩和最终等级学位进行比较。
根据调查研究,王志奇和其研究伙伴认为,中国学生在英国大学表现不佳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中国学生没有适应英国大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校表现受到了影响,尤其当后来的学年学习任务量增重、难度加大后,就更难获得好成绩了;其次,虽然中国和英国教育体系差别没有那么大,但是在中国,教育主要聚焦于学习和取得资格证书等,许多年轻人是在家庭与就业压力下选择继续深造,而非自己本愿。
根据爱丁堡大学教育与社会阶层教授克里斯汀娜的研究,出现这一现象的部分原因或许还在于中国本科生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
数据显示,2000年及 2001年,85%来到英国求学的中国大学生是成人学生,经常由中国政府资助,但从2004年开始,到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更多是家庭出资的,也更为年轻。“有些学生在来之前,对于这里的情况完全不了解,来到这里后,很难适应。”
遭遇“英式社交”难题
利物浦大学化学讲师吉塔去年在高等学术教育负责了一个项目,帮助到这里来学习化学的中国学生作准备。
她认为,在学生来英之前就与他们沟通,给他们指定导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确保他们与本国学生有所融合,都可以帮助国际学生适应不同的文化。不过,吉塔同时表示,“中国学生倾向于为了分数学习,如果学的东西不会加分,很可能不会花时间在上面。”
正在英国巴思大学攻读商业管理的中国学生刘雅丽(音译)也认为,这样的学习方式从另一方面影响了中国学生的表现。在中国大学中,学位分级并不存在,虽然高考很激烈,“但考入大学后,大家都很放松,不再有高中时的那种压力了。”
在刘雅丽看来,在英国攻读高等教育比较难的地方在于“泡吧”。“在这里,需要在社交上花很大精力,而我不喜欢泡吧,但是大家都喜欢出去,我在这方面感到了很大的压力。”
刘雅丽说,在英国读书,课程中的团体工作和小组项目很重要,所以社交也显得很重要,“这不仅是你知道什么和你做得如何的问题,而是你如何与他人合作的问题,特别是与英国人。这很困难。”